close

雅虎優化\奇摩優化\搜索升級戰

 

  從2001年到2008年、從0.5億元到50億元,中國雅虎搜尋行銷市場營收規模七年間激增了100倍。憑藉各自的產品、管道優勢和Adsense聯盟模式,百度和谷歌共佔據了90%以上的市場份額,形成雙寡頭壟斷的局面。這也足以證明競價排名和Adwords推廣是有效的盈利模式。但是,如今百度面臨盈利模式單一、“鳳巢”系統接管競價排名後會否造成盈利下滑的疑問,谷歌亦受制于本土化掣肘,兩者各有隱憂。

而微軟必應強勢加入戰團,推出讓市場關注的創新商業模式,再加上第二梯隊及第三梯隊的崛起,雅虎優化市場雙寡頭的格局或正開始鬆動。可以預計,從已有的商業模式中衍生可能掩藏金礦的新業務,佔領下一場戰爭制高點,將是搜索企業在新一輪競爭中的發動機,而下一輪盈利方向當為與電子商務的融合、3G時代催生的移動即時搜索、細分化垂直搜索。

  2009年6月,微軟必應強勢推出,在搜索市場激起了彌漫硝煙。8月中旬,谷歌在美國發佈了新搜尋引擎“咖啡因”(caffeine)的開發者預覽版,打算以下一代搜索架構取代其現有搜尋引擎,作為對抗必應挑戰的秘密武器。市場研究公司comScore的最新資料顯示,微軟必應美國市場份額穩步提高,10月份達到9.9%,較上月提高了0.5個百分點 。而業內人士預計,其2010年的市場份額有望增至15-20%,並超越雅虎,成為全球第二大搜尋引擎。

  而在快速增長的中國搜索市場,中文必應的加入也帶來了一場不小的震動,百度推出“鳳巢”新系統,奇摩優化而谷歌中國則上線Adwords新介面,雲框之爭更是概念迭出,力求捍衛已有的市場份額。資料顯示,2001-2008年,中國搜尋引擎市場規模從0.5億元增長到50.3億元,在7年時間內膨脹了100倍。有預計顯示,2009年這一數位更將突破75億元(圖1)。在搜索市場起步的2001年,中國互聯網使用者人數約為4000萬,全年搜索請求約8億次。中國互聯網資訊中心(CNNIC)發佈的報告顯示,截至2009年上半年,中國線民規模達3.38億,搜索請求量為150億次/月,而同期美國線民的搜索請求為120億次/月。對於中國搜索市場這一最大的蛋糕,預計競爭會更加激烈。用谷歌前大中華區CEO李開複的話來說,“搜索領域的競爭才剛剛開始”。

  雙寡頭、三梯隊格局

  中國奇摩左側關鍵字排名行業以自由競爭開局,在行業領先者佔領市場份額後,行業集中度開始加劇,呈現出增長型集中的趨勢。

  誕生不到10年,中國搜尋引擎市場業已形成“雙寡頭、三梯隊”的發展格局。

  艾瑞諮詢近期發佈的季度監測資料顯示,2009年第二季度,中國sem市場營收總額達17.24億元,環比增長32.4%,其中百度和谷歌的營收市場佔有率繼續提升,分別為63.6%和32.5%,二者之和超過90%,構成了中國搜尋引擎市場的第一梯隊。

  第二梯隊由中國雅虎、搜狗、中國搜索、騰訊搜搜、網易有道等組成。其中,中國雅虎曾與百度谷歌三分天下,多年來位列第一陣營。被阿裡巴巴收購後,致力於為淘寶網提供搜索技術支援及發展生活服務類搜索的雅虎口碑網,目前營收與百度、谷歌相比有不小的差距。軟體業巨頭微軟日前推出的搜索品牌Bing及中文版必應,成為第二梯隊的新生力量。

  第三梯隊為諸多新興垂直搜尋引擎廠商,涵蓋生活搜索(如訂票、旅遊、房產、飲食、公交搜索)、娛樂搜尋引擎行銷(如影視、音樂、遊戲搜索)、行業搜索(如商機、建材、人力資源搜索)、學術搜索(如資料、圖書、專業翻譯搜索)、網路資源搜索(如FTP、論壇搜索)以及其他特殊搜索等眾多領域。

  搜索平臺及付費廣告打造了多方共贏的產業鏈:使用者在搜索過程中享受獲得新知的樂趣,企業主多了一條面向數位化消費者群體的行銷捷徑,而搜尋引擎商更是賺到盆滿缽滿。在這種新型的行銷模式中,使用者通過主動的搜索、點擊行為瞭解企業產品資訊,因而更有可能形成消費意願。做為紐帶的協力廠商,搜尋引擎實質上解決了使用者和企業主之間資訊不對稱的矛盾,為供需雙方創造了“你想要的,正在找你”的定位效果,並以此獲利。

  谷歌和百度正是憑藉這一盈利模式從無到有,短短10年時間分別發展成為1400億美元和110億美元市值的上市公司。

  全球範圍內,谷歌是當之無愧的老大,但在中國市場,網路優化排名服務百度卻後來居上,目前市場份額超過60%。財報顯示,百度營收從2005年的3.192億元上升到2008年的31.983億元,擴大了10倍;同期經營利潤率也逐年攀升,提升至2008年的34.3%,遠高於一般行業的經營利潤率,充分顯示了其盈利和成長能力(表1)。

  與此同時,隨著規模經濟效應的凸顯,百度壟斷優勢進一步擴大。在急遽膨脹的搜索市場中,面臨越來越多的競爭參與者,百度的市場份額不僅未被攤薄,反而攫取了更多的增長收益。從營收規模的市場份額上看,百度從2004年的18.7%上升至2008年的63.5%(圖2)。

  百度的本土化技術及產品營造了品牌影響力

  “搜索+社區”的平臺吸引了高人氣。被譽為 “WEB2.0四大金剛”的百度貼吧、知道、百科和空間,構成了龐大的社區體系,以使用者來創造內容,加強了人際互動交流,既充分體現了“互聯網即分享”的核心本質,又異常契合中國使用者喜歡熱鬧的心理習慣,從而輻射出巨大的規模效應,將使用者緊緊黏在百度的頁面上。根據iUserTracker的統計,2006年第四季度到2007年第四季度期間,百度社區類產品貼吧、知道等各項服務的季度有效流覽時間均實現了50%以上的增長。而據百度後臺資料統計,百度一半以上的流量來自于這些非搜索類產品。

  同時,百度的產品組合針對性地滿足了使用者的多方位需求。搜尋行銷服務百度首頁雖然僅有新聞、網頁等八個最常用的連結項,但點擊“更多”時,使用者可以享用多達43項特色產品,涵蓋了專業類的財經、法律、教育搜索等,也有生活類的地圖、詞典、視頻等,還有專門針對特殊年齡段的少兒搜索、老年搜索。產品鏈的豐富層次有效吸引了不同人群。

  而就普通使用者都可以感受到的頁面反應速度、內容更新頻率、日下載資料庫流量等技術指標而言,百度均有較好表現。毋庸置疑,技術優勢的累積來自于人才和資本的持續巨額投入。由於中國互聯網使用者、流量和內容的快速增長,搜尋引擎更是需要每年提高數倍的服務能力才能滿足使用者需求。在百度的預算中,技術研發的投入占公司年度營收的1/3,僅在2008年這筆投入便達10億元。

  借助于技術優勢和社區化產品陣列,百度凝聚起強大的品牌影響力。2008年全年,百度處理了1096億條網頁搜索請求,市場份額達72%。據CNNIC統計資料,2008年全國搜索使用者的首選搜尋引擎集中度再度加大,76.9%的使用者首選百度,遙遙領先于其他搜尋引擎(谷歌16.6%,搜狐2.9%);在首選忠誠度上,百度高達96%,高於谷歌的82.7%。這些成為百度2008年度營收實現100%增長的基礎。

  與此同時,百度採取“直銷+代理”的模式雙線鋪開,賺錢圈地兩不誤。百度以代理商來開拓新生市場,爭取更多客戶,擴大市場版圖,以重點地區實行直銷來實現產業鏈整合,收割行銷環節利益,提高利潤率。在2009年第二季度,百度共為大約20.3萬家客戶提供服務,較2008年同期增長12.2%,戶均收入達到5400元,同比增長22.7%。客戶數量及戶均收入持續增長的背後,正是其“直銷+代理”的並聯型管道模式下圈地賺錢兩不誤的注解。

  在發展初期,關鍵字排序百度以優惠政策在各地建設代理經銷商網路。早在2003年,百度主管管道的副總裁史有才即宣稱無論是代理銷售人員的數量還是業務規模,百度都超過了任何一家互聯網公司。在早期同3721、中國雅虎爭奪廣告客戶的激烈戰爭中,正是其完善深入的管道代理商網路立下了汗馬功勞。代理商不僅説明百度完成了最初的跑馬圈地,還將競價排名模式普及到對互聯網還比較陌生的企業主。調查顯示,2001年聽過“搜尋引擎行銷”這個詞的企業主不到1%;2008年,使用過搜尋引擎廣告行銷的企業占到54.5%。而百度的客戶數量也連續十幾個季度保持了正增長的態勢(圖3)。

  2005年8月5日,百度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中國+搜索”概念受到熱烈追捧,開盤價66美元/股,收于122.54美元,較發行價27美元大漲96.54美元,漲幅達353.85%。以首日收盤價計算,百度市值達到39.58億美元,躋身美國歷史上上市當日收益最多的十大股票,也是上市首日表現最佳的美國本土外上市公司。目前,百度股價突破420美元,2009年以來累計上漲約200%,市值約達150億美元。

  IPO籌集資金後,百度謀求管道轉型,先後在上海、廣州、北京、深圳等品牌成熟區域收回代理商代理資格,轉而建設直銷團隊來推廣其搜索行銷業務。直銷的好處在於可以收割管道代理商分流的利潤。據調查,在原有的銷售體系中,核心代理商可以獲得高達50%的利潤分成。以百度每年數十億的收入來看,被代理商分流的收入相當可觀。儘管百度需要為直銷團隊的建設投入較高的前期成本,但運作起來對其未來長期的現金流卻貢獻不小。從百度財報中也可以看到,直銷團隊建立後,近4000名員工中,近70%為銷售和客戶服務人員,儘管人力成本上升,但收入和市場份額增長更為強勁,在完成了北京、上海、廣州三地直銷團隊建設後,百度2007年第一季度收入達到2.756億元,同比增長103.3%,活躍客戶數達到11.2萬,同比增長51%,而北京、上海、廣州三處直銷區域的收入超過了總收入的50%。

  此外,直銷模式可以使百度加強對行銷管道的控制力,規範市場,直接面對廣告客戶還可以加強並改善客戶的服務體驗,提高客戶滿意度。因此,百度有高達90%的受眾覆蓋度,隨著搜索行銷的認可度增強,百度今後將會繼續加大在直銷上的投入,重點發展直銷模式,簡化下游產業鏈提高收益。

  Adsense聯盟拓寬谷歌廣告展示管道

  谷歌採取的AdWords推廣模式,也稱為“贊助商連結”。雖然同樣是通過廣告點擊付費獲得營收,但與百度相比,二者在排名規則、收費標準、目標顧客群體等領域仍然存在諸多區別。其中,百度將廣告混同在搜索結果中,而谷歌則將兩者進行了區分。搜索框下顯示的是系統自然搜索出的結果,而右邊小方框裡才是廣告贊助商的連結。排名規則的差異也很明顯,谷歌根據關鍵字的價格與相關性、網站流量等統計出來的品質得分決定排名,而百度則直接按競價高低排序(表2),百度改版後的新系統“鳳巢”,則將區分自然搜索結果和廣告結果,與谷歌Adwords頗有幾分神似。

  Adsense可視為AdWords的延伸方案,Adsense模式引入了Adsense聯盟網站作為廣告發布平臺。聯盟網站在搜尋網頁面開闢小處空間,刊登谷歌針對網站內容通過智慧系統匹配出的關鍵字廣告,並通過點擊量收取傭金;企業則通過覆蓋面極廣的眾多網站做廣告,可以獲取更多的關注,吸引潛在消費者。谷歌作為仲介,與聯盟網站分享廣告費,並構建了多贏的利益共用系統。

  易觀國際資料顯示,谷歌中國2008年四個季度的收入分別為2.46、3.20、4.07、4.59億元,總和達14.32億元,同期百度的收入為5.57、7.90、9.28、9.02億元,總和達31.97億元。谷歌中國的網頁搜索請求量雖大幅落後于百度,但收入達到百度的44.79%,正是因其盈利模式存在獨特的比較優勢。

  目前谷歌通過Adsense聯盟獲取的廣告收入占其總收入的35%,相比之下,百度聯盟2008年創造的收入為4億元,僅占其總收入的12%。在新浪、天涯、中國電信旗下400家網站等數10萬計的網站上,均可以看到“Google提供的廣告”字樣,廣告內容則與頁面內容高度相關。Adsense聯盟基於利益分成的角度,能夠整合數量龐大的網站在中國廣告市場的客戶資源及市場前端行銷能力,實現各種資源的融合,以廣撒網的平臺規模效應取得收益。

  更值得關注的是,谷歌一直力圖在“不作惡”文化和高額創收上取得平衡,將搜索結果與廣告區分開來,規避了競價排名可能產生的惡果,機制更透明。在美國本土,谷歌正是依靠搜索結果的公正性最終擊敗了雅虎,取得優勢地位。

  在滿足高端使用者的需求上,谷歌中國佔有相對優勢。AC尼爾森的報告顯示,在一份樣本總量為1018人的調查中,58%的受訪者更傾向于使用百度搜索。但在學歷較高、消費能力較強的人群(約占樣本總量的24%)中,54%的受訪者傾向于使用谷歌搜索,而另有43%的人傾向于使用百度搜索。2008年,谷歌在中國市場上的營收占比較2007年大幅增長6個百分點,市場份額達27.3%。

  兩巨頭均有軟肋

  面對盈利模式和市場單一的潛在風險,百度于2007年開始開闢海外市場,並開發多樣性產品,尋求多元化盈利戰略,同時推出新的“鳳巢”系統接管備受詬病的競價排名模式。而為了擴大在中國的市場份額,谷歌中國砸下重金,採取了多層次的自我推廣策略。

  百度盈利途徑單一,模式遭遇道德拷問

  儘管百度在總營收和淨利潤等財務資料上顯示了強勁的增長,但其盈收模式仍存隱憂。

  首先是盈利模式單一。財報顯示,2008年百度營業收入為31.983億元,而來自網路行銷的收入為31.945億元,占比高達99%以上。單一業務能在多長時間內支撐收入的快速持續增長,令人存疑。為此,百度開始尋求多元化盈利戰略。

  百度于2007年進入日本市場,先後投入3000萬美元,聘請雅虎前高管,在資金、人才、產品上均做了相應規劃,目前市場份額已上升至日本搜索市場的第四位。在全球範圍內,百度已超過雅虎,佔據了全球搜索的第二把交椅,而其與谷歌的競爭也趨於全球化。

  同時,百度于2008年推出自己的電子商務平臺,百度有啊、即時通訊工具百度IM、支付工具百付寶同期上線,這一系統正是比照著淘寶網及阿裡旺旺、支付寶建立的。據統計,在線民的網購行為中,有40%以上的使用者會在搜尋引擎中對所購商品進行檢索,而電子商務平臺有50%以上的流量來自搜尋引擎。百度2008年處理了1096億條搜索請求,以多年來累積的搜索資訊資料庫為基礎進行分析,百度對網購市場的重心、規模、潛力有一定認識。因此,開通電子商務,既可以完善搜索購物流程,實現一站式服務,還有望借助貼吧、知道、空間等互動平臺聚合人氣,整合搜索資源,發揮“搜索+社區+電子商務”的協同效應。據易觀國際發佈的2009年第二季度中國網上零售市場監測報告顯示,百度“有啊”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4.7%。在掘金電子商務外,百度還進軍網路遊戲,與盛大牽手,聯合運營了六款網頁遊戲,可望憑藉當前盈利熱點分得一杯羹。

  作為百度此前的核心盈利業務,競價排名本質上是通過人工干涉自然搜索結果獲得收益,競價高的關鍵字可以排在搜索結果前列,但發佈的產品或服務的資訊卻沒有經過有效審核,在利益驅使下,虛假廣告得以大行其道,從而引發道德質疑。

  2008年百度被中央台曝光為虛假醫藥、不法醫院做廣告,單條廣告單次點擊的最高競價高達49元,即使按10%的點擊轉換率(每10個點擊者有一個去醫院就診)計算,醫院獲得一個患者的搜索行銷費用也將近500元,這筆成本無疑會轉嫁到患者身上。其他手段如勒索行銷、説明企業刪除負面新聞等增值服務也一併曝光,百度聲望跌至歷史低點。

  針對此種情形,2009年4月20日,百度正式推出新的推廣系統“鳳巢”,逐步接管競價排名系統下的關鍵字,屆時付費廣告將會以左側展示的形式和自然搜索的結果區分開來。資料顯示,已有80多萬條關鍵字從競價排名撤下,只能通過鳳巢專業版推廣,而鳳巢系統的使用者數已突破15萬,占到了百度總企業使用者的七成。而按照設想,鳳巢系統于2009年12月1日完成切換。曾有研究機構表示,競價排名系統若被取代,廣告的點擊率將會受到影響,進而影響百度營收,但從百度發佈的2009年三季度財報看,該季度百度營業收入為12.787億元,同比增長39.1%,環比增長16.5%;營業利潤約為5.214億元,同比增長41.6%,環比增長23.3%,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增長勢頭。

  本土化天塹阻礙谷歌

  谷歌在中國的知名度不低,但大部分線民還是習慣使用百度,“內事不決問百度,外事不決問谷歌”是這一狀況的寫照。在本土化過程中,儘管谷歌中國先後推出了一系列差異化產品,如地圖、圖書、生活、天氣搜索、短信搜索等,在2008年還推出了頗具中國特色的春運搜索,外部聯盟團隊中也不乏新浪、天涯這樣的高人氣平臺,但仍缺乏足以與百度貼吧、知道等相抗衡的產品,儘管搜尋引擎的轉換成本為零,但谷歌在吸引中國使用者上顯然做得還不夠好,首選率及忠誠度均不及百度。

  谷歌的管道建設起步也較晚。在2005年前,谷歌都是依靠自助型網上填表的方式進行直銷,流失了許多不熟悉網路行銷的中小企業主,等到百度崛起後方才認識到代理商的重要作用,在北京上海等地簽下數十家代理商,但市場先機已被百度所掌握。

  兩重因素直接導致谷歌的搜索請求訪問量和企業主的認知度不夠,為此,谷歌利用資金優勢助推流量。憑藉資本市場的數次大手筆動作,谷歌中國將互聯網熱門應用陣地的好手或全盤收購招致麾下,或重金入股為己所用。2007年,谷歌投資500萬美元與安裝數量達到8000萬台的軟體下載商迅雷達成戰略合作,迅雷隨後在用戶端捆綁了谷歌的搜索工具列。此外,谷歌中國還通過其關聯公司谷歌愛爾蘭斥資2000萬美元收購日均訪問量超過1000萬人次的導航網站265.com。而在中國應用率僅次於IE流覽器的傲游也成了谷歌的投資物件。借助流覽器、導航網站、軟體下載端等龐大的應用基礎,谷歌得以搶佔使用者終端,增強自身流量,進一步提升影響力,拓寬推廣管道,擴大在中國搜索市場的份額。

  在美國,谷歌並沒有進行任何市場推廣,僅靠使用者的口碑相傳就成長為壟斷級的搜索公司。而為了領跑中國市場,谷歌中國砸下重金,採取了多層次的自我推廣策略。

  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機正酣之時,谷歌在中國22個城市舉辦了26場主題詞為“突破·智勝”的“冬日暖陽”企業行銷論壇,與當地企業和谷歌授權代理商共同探討如何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利用谷歌AdWords廣告平臺説明中小企業突破困境。

  谷歌甚至在傳統媒體上為自己打起了廣告。2009年7月,谷歌中國投放的廣告覆蓋了北京地鐵一號線、廣州地鐵一號線和北京的150個公交站牌。而在此之前,谷歌還嘗試在路牌等戶外媒體投放廣告。

  此外,經過分析,谷歌發現中國很大一部分的青少年是在網吧第一次接觸互聯網,因此谷歌中國不惜放低姿態,如同行銷狂人史玉柱推銷《傳奇》一樣,深入到網吧一線普及谷歌,搶佔線民第一印象,進一步提高其市場份額。

  下一輪盈利方向

  微軟必應的推出,不僅帶來了令業界側目的“搜索返現金”商業模式,也激起了行業創新熱潮,電子商務、移動即時搜索、垂直搜索或將是搜索領域的下一個金礦。

  百度和谷歌已經壟斷了中國90%以上的市場份額,而且搜索技術開發成本巨大,但是搜狐、網易、騰訊等依然陸續推出自己的搜索框,微軟日前也推出了Bing和中文版必應,其高調參與競爭的主動姿態不僅在於不甘放棄搜索市場令人垂涎的利潤,更大可能在於,他們認為自己可以在搜索的後續盈利中與百度和谷歌一爭高下。

  事實上,微軟必應一推出,就嘗試了一種搜索返現金的新商業模式:使用者通過微軟搜索進入商家網站進行購買後,微軟可獲得一部分傭金,然後微軟將部分傭金以現金模式返還給使用者。微軟同時還推出了一項新的業務模式“Cost-per-Action”,廣告主只有在使用者產生購買行為時才對廣告付費,而不是單純地依據點擊付費。
其次是移動即時搜索。3G時代來臨,中國擁有超過7億的手機使用者,1.55億的手機上網使用者,移動搜索市場日均PV量超過9億次,在運營商網路優化和資費優惠等諸多利好背景中,這組資料充分暴露了下一波搜索行情的另一主力點。早于2007年,谷歌中國就和中國移動開始了戰略合作,側重點正是3G時代的移動搜索,現在更是推出“手機超越PC”戰略目標,希冀在這一領域獲取壟斷優勢。百度方面則另闢蹊徑,與手機生產商諾基亞、三星、海爾建立了合作關係。2009年初網易有道推出移動搜索,運營商中國電信也開始自主研發搜索技術。

  根據易觀國際報告,2009年第二季度,中國市場移動搜索量達2.72億次,同比增長120%,谷歌百度則再次位居前兩名,各自佔據1/4市場。而艾瑞諮詢則預測2011年移動搜索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5.1億元。與互聯網搜索相比,移動搜索有著移動性、即時性的天生優勢,而對於搜索資訊的精准性、時效性要求會更高。鑒於手機螢幕較小,怎樣推出與其特點相符的搜索產品,是值得重點關注和投入的事情。

  第三是垂直搜索。目前搜尋引擎的智慧化還遠遠不夠,人們在使用搜索時常常回饋回一堆雜而無用的資訊。垂直搜索則是針對某一專門領域,資訊更加精准,受眾更明確,廣告投放也可以有的放矢。生活分類消息網站趕集網和雅虎口碑即是這類網站的代表,在國外,根據ATM Group研究公司的預測,美國分類資訊網站Craigslist2009年營收額有望突破1億美元,為創立初期年營收的14倍。在中國,58同城的月利潤超過百萬元,並獲得軟銀5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趕集網的廣告銷售額也逐月高漲,儘管垂直搜尋引擎單個廠商市場份額占比遠低於傳統綜合搜尋引擎廠商,但其商業價值正在逐步凸顯,而且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資本重組和品牌整合將難以避免。

 

  可以預計,搜索領域在競爭中開始了一輪商業模式的創新階段。那麼,後搜索時代的盈利點可能在哪裡呢?

  首先是電子商務。搜索與電子商務有著密不可分的天然聯繫。作為普通線民的首選入口,搜索為專業電子商務平臺貢獻了半數以上的流量,而搜索技術又有利於消費者在平臺上迅速定位,貨比三家,阿裡巴巴收購的中國雅虎現在即部分變身目前亞洲最大的網路零售商淘寶網的搜索技術支援部門。在國內,淘寶網占了網購市場80%以上的份額,自2006年來銷售額均以超過100%增長率遞增,其2008年零售總額達到999.6億元,而2009年上半年的零售交易額已高達809億元,全年總交易額有望突破2000億元。中國的網購市場還處於起步階段,目前網上零售額僅占社會零售商品總額的1.2%,而發達國家這一數位達到了6%至8%。

  國內互聯網免費文化盛行,在淘寶網上開店買賣東西都不收費,淘寶儘管坐擁高達1億的註冊使用者及數以千億計的營業額,但迄今尚未宣佈盈利,不過憑藉品牌廣告、支付寶等實現了單年營收10億元。電子商務巨大的成長空間,目前已吸引了百度有啊和騰訊拍拍兩家爭奪,而網易和谷歌也推出了購物搜索。搜索商掘金電子商務,技術和流量上固然優勢明顯,但如何構建以信任為內核的購物平臺並在盈利模式上有所突破,還需多下功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k16go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