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花店的韓國小女人

恩珠是個靦腆的韓國小女人,喜歡煲中國偶像劇,花店喜歡廣州的綠意盎然,還喜歡吃叉燒包,說自己的理想就是在回到韓國之後,開一家叉燒包店,言語間,帶著憧憬,像是喜愛吃糖果的小姑娘,想像著自己長大後能開一間糖果鋪一樣。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不管這句話是哪國諺語,在中國文化語境中,我們更看重的是送花的動作,或者所送鮮花的品類,對於花束的造型,鮮有留意。

  雖然如此,為了學習插花,在廣州待了一年之後,恩珠特地回到韓國,在歐式花藝學校進修專業課程,一學就是兩年。時間的步子已經踱到了2010年,恰逢亞運,廣州煥然一新。經過一年多的准備,恩珠終於將對廣州喜愛的種子,澆灌成了天河東路的一家小花店。

  恩珠的花店最多十來個平方米,一個巨大的花卉保鮮櫃讓店裡更顯局促,不過這裡卻是恩珠的天堂。若非親自去芳村挑選花材,她大部分時間都在店裡,在插花的過程中,試著用不同花材的高低錯落,傳達送花人的所要表達的情感。

  廣州有不少韓國人,但開花店的不多,不是因為沒市場,而是在經商來錢更快的大環境中,風雅一把已算奢侈,沉下心來開花店尤其如此。

我問恩珠,為什麼不取個諸如“韓國花店”或“首爾風情”等的店名,不但能夠自報家門,至少能撩起韓劇中一個個拖長聲音喊“哦吧”的浪漫場景。

  這個俗套的建議暴露了我想像力的局促———在恩珠看來,店名和新生兒的命名並無二致,都需要注入濃濃的情感,而最讓恩珠欣賞的美國女畫家———以畫巨大花朵著稱的O’Keeffe,成了花店的名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k16go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