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攝影让“90後”的獨立生活能力不必杞人憂天
3月16日,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招收的第一個商業|攝影本科班(2006商業攝影本科班)專業作品展在電影學院開幕。由於同學們經過認真仔細的創作,展出的多幅作品令人眼前一亮。此次展覽將持續一周。周民攝

 

你如何看待“90後”?記者詢問天津的一位家長。

“不能吃苦,有自己的主見。”她概括。

高年級的“85後”自認為與大一的“90後”是兩代人

一個生於20世紀80年代的年輕人對記者開玩笑:“你才'90後',我是'80後',不是'90後',也不是'85後'。”

在他眼中,自己同年輕幾歲的“90後”不是一代人,他們“個”、自私、任性、貪圖享受、缺乏責任感,而且嘴裡不時蹦出常人聽不懂的怪詞。簡而言之,“垮掉的一代”!

就像一場接力,“垮掉的一代”這個稱號,正從“80後”身上傳給了“90後”。 2008年是第一批“90後”成人的年份,他們中的一部分升入大學。一個學期過去了,這個群體究竟怎麼樣?

對於今天的“90後”,據媒體報導,1998年曾有一項國家級課題調查顯示:多數中小學教師對學生不樂觀,在他們評價學生的話語中,70%是批評性、否定性的;在一所學校3個多小時的訪談中,教師們都在指責、抱怨、發牢騷,似乎孩子們乏善可陳。

十年前飽受爭議的這些孩子,升入大學後再次成為研究對象。

為了掌握“90後”學生的特點,南開大學對該校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化學學院、數學學院等8個學院的500名本科新生進行了調查。調查歷時1個月,發放問卷500份,收回有效問卷495份,有效回收率為99%。

經過分析,調查組綜合得出結論:“90後”大學生具有強烈的政治熱情、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關心國內外重大政治問題,熱心社會公益和志願者活動。

南開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部長楊克欣博士說:“這些品質決不是突然間說有就有的,這說明'90後'大學生本來就是非常優秀的一代。”

對“90後”的獨立生活能力不必杞人憂天

調查還發現,“90後”新生的獨立生活能力較強,67.27%的學生表示雖然有時想家,但想家並未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而28.69%的學生表示不想家。 56.57%的學生認為自己在離開父母的照顧後能井井有條地整理個人內務,41.41%的學生表示雖然還不太習慣自己照顧自己,但會慢慢適應獨立生活。

74.75%的學生入校後與室友建立起了密切關係;60.40%的學生表示會主動參加各種人際交往活動,擴大交際面;64.84%的學生表示會主動去化解與他人之間的矛盾;73.54 %的學生表示會諒解並幫助犯錯誤的朋友;82.83%的學生表示若與室友因為瑣事發生摩擦,會主動化解矛盾,對室友退讓一步;79.60%的學生反對“人際交往實際是虛偽的,只不過是大家相互利用”的觀點。

大手大腳的生活方式也並非這一群體的主流。有10.51%的學生經常覺得生活費不夠花,但很多學生願意通過自己兼職掙錢(30.10%)和“節省”(26.67%)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97.37%的學生日常一日三餐選擇學校食堂。學生在校期間的主要消費支出項目為“餐飲”(96.57%)、“交通”(71.11%)和“生活用品”(69.49%)。

多數學生喜歡自由、互動的教學方式和社會實踐教育。 94.95%的學生期望老師是可以經常溝通的良師益友。學生認為有助於學習的方式依次是“學生在教師協助下實驗或研究”(94.55%)、“師生相互發問和討論”(89.29%)、“由學生選擇主體並蒐集整理資料做研究報告”(85.05%)、“老師以解題的方式上課”(82.23%)、“學生分組設計和討論”(81.61%)、“老師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80.61%)、“老師單向講解課本或講義”(70.91%)。
“90後”有更強的職業規劃意識

作為新生輔導員,傅佳有個明顯的體會:“90後”比“80後”有更加強烈的職業規劃意識,很多大一新生已經有了4年後擇業、創業或深造等人生規劃,並為自己設立了短期與長期的目標。

南開大學的調查也印證了這一點。受訪者之一、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學生馬一帆說,自己已在關注就業信息。像她這樣的新生不在少數,他們平時上網看招聘信息,跑去見識學校裡的招聘會,向師兄師姐取經。

“張揚自我的個性是社會對'90後'的普遍認識,但也正是因此,我們比前幾代人更有勇氣為實現自己的職業期待而奮鬥。”馬一帆說。

在調查中,67.07%的學生表示希望到企業等單位實習,從實踐中增長知識。只有20.98%的學生贊同“學歷是決定一個人社會、經濟地位高低的標準”。

當被問及“對未來崗位的期待”時,有13.54%的人期待自主創業。近50%的受調查學生期待進入企業作“白領”,其中36.16%的人希望到外資企業就業,11.31%的人願意到國有企業,2.42%的人選擇民營企業。另有15.76%的人期待到政府機關任職,11.11%的人選擇事業單位,另有7.68%的人做出了其他選擇。

受調查者被要求選擇在未來職業中最看重的因素,31.31%的人選擇“經濟收入”,排在其後的是“個人興趣”(24.85%),15.96%的人注重“特長的發揮” 。

“他們對自己未來的規劃越來越主動,就更需要我們加強科學的教育與引導以滿足他們的需要。”南開大學學生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劉月波說。

經過這次調查,楊克欣博士說:“昨天我們也一樣曾為'80後'憂心忡忡,我們也應該相信'90後'明天會成長得更好。” (記者張國通訊員平揚王瑋)

這一群體還有鮮明的知識追求和“寬口徑”的學習意識。教育活動中,最受喜歡的是“專家講座”(35.76%)和“社會實踐”(29.49%)。他們希望專業教師在講授專業知識之外,還能“指導社會實踐”(56.16%)、“傳授做人道理”(49.90%)、“提供就業指導”(38.38%)。 23.43%的學生打算轉專業,67.27%的學生打算雙修、輔修專業,66.87%的學生打算修習跨院系課程,79.60%的學生打算參加職業證照或國家考試,56.97%的學生有出國留學的打算,87.68%的學生打算考研,56.97%的學生想參加海外遊學項目。希望提前畢業的學生,高達32.12%。

“90後”熱衷高科技電子產品“武裝到牙齒”

蔣建榮強調,教育方式應當符合“90後”大學生性格特點。 “正處於青春期的他們比較叛逆,來自家庭的過分溺愛更滋養了他們自我、張揚的個性特徵,如果教育不注重方式方法,往往被他們盲目地拒絕掉。”

“成年人應該看到'90後'大學生身上蘊藏著的發展潛能,尊重不同代際之間存在的差異,在包容多元的基礎上加強引導”,張健呼籲,“與其多一分溺愛,不如多一分教育,與其多一分苛責,不如多一分鼓勵。”

徐毓同學則表示:“從1998年到2008年,兩次調查所反映出的事物不同側面,可以看出社會正在不斷地給予我們這代人越來越積極的肯定。”

事實上,並非只有名牌大學的“90後”讓人放心。

南開大學濱海學院是一所建立不到5年的獨立學院,招收的多是“二本”、“三本”學生。該校外語系涉外文秘專業的學生輔導員傅佳,是一位“80後”。她發現,“90後”新生的視野廣、才藝多、更活潑。

在傅佳的學生中,有三成擁有文藝特長,有的甚至達到小提琴10級的水平。同學們興趣廣泛,朗誦、攝影、書法、唱歌、舞蹈都有所涉及,一半以上的學生獲過學校、地區的各種獎勵。

“用'全是高科技'來形容他們一點也不過分”,傅佳說,新生們用一些高科技電子產品“武裝到牙齒”。他們還具有較強的經濟獨立意識,經濟方面不想單純依賴家人。很多同學利用入學後的第一個國慶節就去打工賺錢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k16go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